一片缱绻的云缓缓游过,温暖的阳光缓缓注入思明的老街巷里。街道两旁,有着南洋风格的幢幢小楼渐渐老去,南洋商人踏在水磨石上的脆响早已沉寂,淡雅的茶香也已经被铁锈的味道取代,老式邮筒里战火时牵挂的长信早已换成了旅游明信片。
斗转星移,时代变迁,它们依旧伫立在这里,这些老房子当中有不少是市直管公房,合理的保护和管理让它们能够雄风依旧。作为旧城保护开发公司(以下称“安居保开”)的资产经营部项目总监的陈婷常常徒步巡查这些上了年纪的公房,她喜欢这些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楼宇,更成为了公房住户的“贴心人”,如同一株扎根在公房管理事业土壤的玫瑰。
迅速成长为公房管理“多面手”
聊起公房管理的相关事务,陈婷滔滔不绝:“市直管公房是由房管部门直接经营管理的房屋。厦门的公房是城市重要的资产资源,在保障民生、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”那些在文献资料里才能看到的名词解释,陈婷倒背如流。租金缴纳、空置房巡查、窗口业务、消防安全……关于公房的大小事,她都了如指掌。
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扎根的过程,却有许多难言的苦。陈婷每个月要把片区内空置的公房抽查一遍,小街小巷里的路狭窄,骑车不太方便,她每次只能用双脚丈量街巷的路,长时间的步行并不是让她最难克服的,真正的挑战在走进空置房的楼梯间才刚刚开始。“一开始还是会有点发怵,毕竟空置房黑洞洞的。”当她打开手电筒,让光束捅进长梯幽暗的喉咙,歪斜的老照片赫然眼前,周遭都是阴湿的老木头的味道,她甚至都能听到自己慌乱的心跳声。“一点也没有夸张,我还是会有点怕黑,都是硬着头皮去查老房子的情况。”随着巡查次数的增加,陈婷才开始渐渐对黑暗的恐惧有了“免疫力”。
但公房管理不仅“劳其筋骨”,更“苦其心志”。办公室里层层叠叠的材料就是最好的印证。“最忙的时候,连着一个月没有午休,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,审核这些公房的材料。”陈婷说,“但是公房住户的需求是紧迫的,时间紧,任务重,我们肯定要尽心竭力去完成。”反反复复的巡房路,成千上万的反馈电话,堆叠成山的审核材料,最终“炼”成了“多面手”陈婷。
老楼房住户的“勤务员”
长时间的走街串巷,陈婷和公房里的住户们也都熟络了起来。“来饮茶。”碰见她时,住户们总会用裹着浓浓闽南腔的招呼和她寒暄,因为大家心里都了解,陈婷是个“有事儿她真上”的好同志。
有一次入户调查,思明南路的公房住户潘叔忧心忡忡地叫住陈婷:“到我们家的楼梯要被拆了,现在出行都成了困难!”听闻此事,陈婷立马翻开笔记本,打开笔盖,“先不急,和我说说具体什么情况。”原来,由于历史原因,潘叔日常通行的楼梯架在边上的私房,但现在房主打算拆掉楼梯,这可给潘叔焦急坏了。在得知困难情况后,陈婷及其同事查找和翻阅房屋相关原始档案,不厌其烦的和隔壁的房主对接协商,讨论新的通行方案,在两个多月后,终于敲定最终方案,让潘叔一家得以正常通行。
“这样的事太多啦,住户的困扰是多种多样,我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,尽我所能,也不是多么厉害的事啦。”陈婷谦虚地摆摆手说道。
公房售改进行时 投身新的战斗
公房出售工作是今年的第一场“重头戏”,服务大厅拥挤的人群和喧哗的交谈声总会在工作时间如期而至。
作为保开公司的骨干精英,陈婷被抽调至公房出售工作团队,全力配合市直管公房出售前期准备工作。受领市直管公房出售调查核实组长任务后,陈婷统筹协调、攻坚克难,会同市住建局、市房屋事务中心工作人员12天内研发公房出售模块、上线部署试运行,不断完善线上、线下服务。不仅如此,她还协同修订公房出售操作规程、专项工作小组工作制度,进一步促进公房出售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。
“前几天,我们发现有一户公房存在一些不太清楚的历史遗留问题,为了理顺这些问题,她奔波于中心的相关部门和公房地址附近,查资料、问情况。”部门里的同事评价陈婷,“是个很负责任的人,跑了好多地方回来,又坐在电脑前,直到把今天的任务量做完。”,截止目前,陈婷及其同事已复核53户家庭申请,以高效便捷的服务和温暖贴心的态度,赢得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暮色渐沉,老洋楼里的万家灯火亮起,与街巷里头的霓虹灯交相呼应。“阿婷,上楼饮杯铁观音再走!”公房邻里见到陈婷笑着冲她喊着,几个孩童闻声从楼道窜出,围着她叽叽喳喳说新台阶跳格子特别稳当……陈婷早已经把根系深深扎进公房事业的肌理,在历史的年轮中生发出新的春天。